查看原文
其他

点融网郭宇航:金融科技未来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Fintech 公开课第7讲干货

2017-06-14 郭宇航 IMI财经观察

6月7日,点融网创始人兼联合CEO、投资人郭宇航应邀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协办的“金融科技二十讲”公开课第七讲,针对“金融科技重塑规则与投资热点”发表主题演讲。

(主讲人:郭宇航)

郭宇航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创业经历讲起,指出勘测红线边界、寻求增信背书、招人注重平衡和分配股权恰当是互金领域创业必须关注的四大关键。在金融科技的崛起方面,郭宇航指出,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谈及金融科技对于规则的重塑,郭宇航认为金融科技促使金融走向普惠,高盛、花旗等传统的金融机构也逐步向技术公司靠拢。在金融科技投资方面,郭宇航对多个领域进行了分析。最后,他表示希望用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改变金融的效率,从而让金融带来温度,使得社会变得更为美好。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过去五年是整个金融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融科技的真正目的在于如何运用最新科技领域的发明,来重塑金融的业态,提升金融的效率和降低成本。那么在金融科技领域,创业的生死抉择中到底有哪些过不去的坎儿?

一、金融科技创业关键字

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创业必须关注的关键字有几个:勘测红线、增信背书、人才平衡。

首先,什么叫勘测红线?创业这件事情本身是个九死一生的事,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创业,分寸感的拿捏非常重要。在金融科技创业,很多时候是在利用科技进步的力量不断打破旧规则、创建新规则,使得草根创业从一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所以,离红线太远,什么都不敢碰,创业者是没有机会的。但如果胆子太大,动不动就要跨越红线、越过雷池,那你就可能从先驱变成先烈。法律有很多时候是滞后的,它的边界并不是特别清楚,创业者很多时候不得不掂量政策的边界在哪里。

跟监管的主动沟通包含了几种策略。一方面你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表达观点,引起监管的共鸣和关注;另一方面,要会读政策,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始终密切关注政策的导向和风口。

其次,寻求增信是作为草根来进行互联网创业的不二法门。我们跟监管层不断地沟通过程中,始终强调我们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定位,寻求监管的理解和给予一定的政策空间。

再次,对于所有创业——不仅仅是金融科技行业创业,融资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创始人就是要能够找到资金、找到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把创业完整的推进下去。所以找到金主、找到能够给你增加增信背书的投资人非常重要。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赢得了和监管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二、金融科技的崛起趋势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而言,中国金融监管的弹性更大,近年来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在毕马威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50强里面,美国目前还是占有最大比例,但中国也占据了七席,仅次于美国。

2013年6月13号余额宝上线后,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面,被银行所忽视的投资人群用几百甚至一元起投的产品,支撑天弘基金支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爆发式的增长从那时起正式开始。

金融科技并不是最近才崛起的,比如恒生电子、万得资讯、信雅达、东方财富、中科财金这些公司,他们一直在用技术改变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但是这种支持始终被定位成一种后台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则比较强调技术的引领作用,在业务构成和设计里面,技术团队扮演了非常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提供工具性解决方案的支持部门。

三、金融科技重塑行业规则

FinTech到底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是利用科技提高金融运转的效率。

比如说区块链技术,在区域型金融机构间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清结算体系,能够大大节约成本。人工智能在金融反欺诈的运用,代表了这个技术的不可代替性和领先性。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没有深度学习、没有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沉睡在金融系统里面大量数据是不可能被广泛挖掘出它应有的作用来的。

从监管合规角度,我们如何用技术来解决合规问题?在网贷没有出现之前,民间大概有接近10万亿元的地下灰色借贷市场,也就是所谓高利贷市场,这是我们监管部门始终难以掌握的信息。当把线下借贷、民间借贷通过网贷的方式公开透明地呈现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交易均有据可查,这样监管层就可以实时掌握民间借贷的资金流向、坏账率和利率水平,这对于监管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监管也要与时俱进,运用技术提升监管能力。

四、金融科技投资热点

金融科技投资领域的未来方向是什么?互联网理财方面,因为互联网流量的成本导致这种商业模式很难维系,因此垂直领域创业风口其实已经很难再找到了。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一个风口,车贷、房贷这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资产端公司会蓬勃发展,能够给网贷平台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资产。

互联网保险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可期待的,但是基于GPS信息的车险产品,目前并没有看到特别优秀的公司。

电子货币方面,我们看了在比特币的交易方面,有一些创业公司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很快就实现了盈利。但是以技术创造虚拟货币、脱离政府公信力背书的类比特币的代币产业,在中国恐怕很难公开、独立的发展起来。

区块链技术在未来五到十年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不过应用场景的落地性制约了它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投资,由于中国产品的丰富性欠缺,应用空间也相对较小。

从林林总总的行业来看,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业模式赛道有很多个,但不是每一个都具备投资机会和投资价值。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合规化、垂直化、混业化和国际化可能蕴含一些机会。

从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定位来说,中间业态特征会比较明显,未来银行可能会成为一种专业的存款机构,而大量的放贷能力,尤其是创新类的放贷能力,会委托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来完成。

(公开课现场)

观点整理  肖子琛

图文编辑  魏宗  郑畅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社科院杨涛:“移动支付,要警惕金融腾飞幻觉” | Fintech 公开课第6讲干货

夸客金融创始人郭震洲:Fintech如何改造中国的金融业? | Fintech 公开课第5讲干货

太一云董事长邓迪:全球勒索病毒,黑客为何选择比特币?| Fintech公开课第4讲干货

金融科技会让哪些人失业?| 金融科技公开课第3讲干货

“伍旭川:区块链的特点、应用和监管”| 金融科技公开课第2讲干货

黄益平:为何数字金融在中国成了气候?| 金融科技公开课第1讲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金融国际化、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研究所发起设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以及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三个智库平台。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